返回

蚌埠:修复淮河生态 打造城市“中心公园”

2022-11-17 09:18:42  

悠悠淮水,从桐柏山一路向东,绵延千里。

千里淮河,人与水爱恨交加。“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是沿淮美好生活的生动写照,但受黄河夺淮等因素影响,淮河一度桀骜不驯、泛滥成灾,又给两岸带来数不尽的水患之苦。蚌埠,古乃“采珠之地”。7300多年前,先人们临水而居,后因津浦铁路开通、淮运码头兴起、治淮大军云集,快速成长为一座“伴水而生、因水而兴、治水而荣”的城市。今日,“靠水而美、靠水而靓、靠水而强”成为这座城市广大群众的热切期盼。去年初,蚌埠市委、市政府顺应发展之需、市民期待,高位启动主城区淮河防洪交通生态综合治理工程规划,围绕淮河治理与保护,统筹淮河南岸北岸,实施滩涂生态保育、拓宽河道疏浚航道、沿河景观打造、滨河交通提升等工程,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拓展发展空间、修复河道生态,推动蚌埠从“跨河发展”向“拥河发展”转变,奋力将穿城而过的淮河蚌埠主城区段打造成为城市的“中心公园”。

关键词 防洪保安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千里淮河横贯中国腹地,勾勒出中国地理的南北。

金秋时节,淮水缓缓流淌。淮河蚌埠闸水利风景区人流如织,远处荆山和涂山巍峨,传说大禹曾在此与诸侯会盟,劈山导淮。治淮,从那个时代就拉开了帷幕。

“小雨小灾,大雨大灾”,历史上的淮河是一条极为复杂难治的河流。据统计,从1400年至1900年,淮河全流域共发生较大水灾350次,旱灾280多次,唱着花鼓乞讨的淮河受灾群众足迹踏遍全国。

新中国成立前的近半个世纪中,淮河流域的灾情更为频繁和严重,从1901年至1948年,淮河全流域共发生水灾42次、旱灾23次。

治淮陈列馆里,一张褪色的黑白老照片记录了淮河流域第一座山谷水库——石漫滩水库开工建设时的情景:数以千计的治淮民工头顶烈日,开挖土方,挥汗如雨……自1950年10月14日中央人民政府作出《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开始,新中国的治淮之路已持续走过了72年。

1668647876972308.jpg

时空轮回,一代又一代治淮人久久为功,淮河治理取得显著成效,“上拦、中畅、下泄”防洪体系逐步完善。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为指导,加快治淮重大骨干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以“水”为笔绘就美丽生态画卷,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淮河流域特殊的地理、气候和社会条件,决定了淮河治理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长期在水利系统工作的蚌埠市水利局二级调研员赵传奇这样形容治淮工程的艰辛和不易。

坚持“建重于防”的原则,多年来特别是2007年大水以来的水利工程设施在防洪除涝中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经受了2020年汛期较大洪水的考验。

2003年大水以后,新一轮淮河治理拉开序幕,国务院决定实施19项治淮骨干工程项目,蚌埠抓住机遇,迅速谋划响应,相继实施了淮河干流河道治理、荆山湖行蓄洪区堤防退建工程、淮干蚌浮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淮干一般堤防加固、淮干行蓄洪区居民迁建等工程,扩大了淮河河道的泄洪能力,改善了蚌埠以下至五河浮山段淮河洪水出口不畅的局面,提高了防洪保安能力……

在城市防洪排涝体系上,蚌埠还相继启动了城市圈堤加固改造、市区西部沿淮防洪堤、淮干许曹段整治和友谊路席家沟排涝站等工程,不仅结束了市区西部“敞口纳洪”的历史,已经建成的城市防洪大堤还成为富有蚌埠特色的景观。

关键词 生态治理

淮河穿城而过,过去对于蚌埠人来说,近水却难亲水,人和水隔着万千屏障。

秋日傍晚,市民卢德迁换上运动装走出家门,这是土生土长的淮上区小蚌埠镇居民对淮河最具仪式感的表达方式之一。

“出了家门就是公园,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风景,对淮河的感情是难以割舍的。”卢德迁说。

然而,如果把时间线拉长,卢德迁可不会这么说。十年前,淮河岸边除了大大小小的砂场,就是河滩地和农田。

人与河,本该相依相生。然而,很长一段时间里,穿城而过的淮河,却没有走进蚌埠人的心里。

人与水的关系亟待一次重塑。

“淮河是蚌埠的母亲河,河流穿城而过,是名副其实的城中河。”蚌埠市水利局主要领导说,淮河两岸滩地存在与城市割裂、生态环境较差、缺乏系统有效的生态保护与规划利用等诸多问题。主城区淮河两岸滩地现状已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对幸福河湖美好愿景的期待,实施“靓淮河”工程、打造城市“中心公园”已十分必要和迫切。

去年,蚌埠市委、市政府将“靓淮河”作为工作主线之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通过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实施淮河蚌埠主城区段防洪交通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全面优化主城区淮河防洪交通生态体系,着力打造“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幸福淮河,高标准打造国家幸福河湖示范段。

按照水利部门的规划,“靓淮河”工程西起荆涂峡,东至长淮卫淮河大桥,全长26公里,规划治理面积超过40平方公里,主河道由枯水期不到200米拓宽为500米以上,主航道得到有效疏浚,两侧滩涂地建成了集文化观光健身养生于一体的生态公园。坚持与蚌埠历史文化、自然人文景观相结合,与城市道路交通相结合,与水利工程建设相结合,在提高防洪能力的同时,不断拓宽城市空间,持续修复淮河生态,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城河相融,城市更新、产业提升,把淮河打造成蚌埠新时代“会客厅”、市民公园。整个“靓淮河”工程将分步实施河道生态修复、龙子河口综合枢纽、南岸滨河大道、滨河北岸堤后生态绿色廓道等七大工程。

工程实施后,将彻底改善两岸滩地生态环境,有效改善河道防洪除涝能力,增强水体自净能力,提升河道内水质。同时,通过整合河城空间,一方面使现有沿岸绿地系统相互融合,维护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打造人文与自然生态融合发展的绿色滨水空间,让蚌埠主城区段淮河成为千里淮河一道亮丽的生态景观绿带。另一方面通过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与治理建设,将滨河生态休闲风景区与龙子湖风景区、天河湖风景区、张公湖风景区有机串联起来,形成蚌埠市“一河三湖”环形生态旅游景观带。

蚌埠市水利局主要负责同志介绍,目前,“靓淮河”一、二期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工程按照“一河两岸三脉通,四区五线十九红”的总体布局,全力打造“河湖清亲两岸绿”的城市“中心公园”。

关键词 拥河发展

“靓淮河”是一项打基础、利长远、强功能、惠民生的系统工程,对于蚌埠推进“拥河发展”、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和皖北地区中心城市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淮河之于蚌埠,正如长江之于武汉、长江之于南京、黄浦江之于上海。

“蚌埠是千里淮河岸上的珍珠城,将淮河‘靓起来’关系长远。放眼国内,大城市‘拥江发展’的例子不胜枚举。”蚌埠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李坤圣介绍。

以上海为例,自上海2002年启动黄浦江两岸开发以来,集全市之力聚焦滨江公共空间建设,近3500家单位完成动迁,腾让滨江土地约750公顷,实现中心城区从杨浦大桥到徐浦大桥45公里岸线的贯通开放,在上海最核心区域植入约600公顷的生态绿地、约40处近3.5万平方米的嵌入式运动场所,浦江两岸正在成为连续贯通里程最长、城市更新区域最大、城市功能最为丰富的世界级滨水区。

位于长江之滨的南京,近年来不断推进拥江发展进程,一场绿色崛起的“大片”正在上映。在驷马山河口,只见十里江湾已是一片郁郁葱葱,置身绿色廊道中,江风徐徐,“十里造船带”变身“十里风光带”。位于江北的浦口区在绿色发展的考卷中,实现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多赢。

眼界决定站位,正如蚌埠市委主要负责同志所说:“蚌埠城市要实现东西拓展、拥河环湖、南岸提质、北岸扩容,‘靓淮河’是一项打基础、利长远、强功能、惠民生的系统工程,对于蚌埠推进‘拥河发展’、打造城市‘中心公园’,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和皖北地区中心城市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当前,蚌埠市各级各相关部门正进一步强化系统思维,精细规划设计,高效组织实施,让工程早见成效,群众早得实惠,为打造“三地一区”两中心、建设幸福蚌埠奠定坚实基础、提供有力支撑。

“随着蚌埠城市空间的快速拓展,拥河发展成了下一阶段城市发展的主旋律。淮河北岸连通固镇、五河、怀远三县,实施‘拥河发展’也是提升城市能级、做大做强县域经济的现实需要。”蚌埠市发展改革委主要负责同志说。

关键词 城市品位

“靓淮河”——蚌埠主城区淮河防洪交通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是真正能让老百姓满意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曙光微露,位于“靓淮河”滨河南路二期道路工程施工现场已热腾起来,工人们忙而有序,机械设备不停工、项目建设不停歇,全力以赴确保今年11月建成通车。

高温酷暑,作为“靓淮河”蚌埠主城区淮河防洪交通生态综合治理工程重要组成部分的龙子河口综合枢纽布置工程建设正酣,工作人员争分夺秒,彻夜施工,誓要在24小时内拿下2600立方米混凝土浇筑任务……今年以来,“靓淮河”工程快马加鞭,进度条不断刷新。

“工程综合考虑到历年来吴家渡水文站洪水水位特征及高水位持续时间,首先在保障不影响行洪安全的情况下,在规划设计和建设期间不断优化设计。”为此,蚌埠市水利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冉凡荣进一步解释,切滩和疏浚出来的泥土将两岸堤坝加固到原来3倍的宽度,而且分别沿南岸、北岸堤脚建成了双向6车道和双向4车道的滨河景观大道。切滩扩大主河槽宽度、采用大缓坡对堤坡、滩地、河岸进行塑形,少建阻水建筑物,分区分级布置骑行道路、游园路、广场、栈桥、亲水平台,种植耐淹树木植物等。

在备受关注的如何减少洪水淹没等损失等方面,工程也进行了细致的规划。在10年一遇洪水位21.15米以上的高程平台布置道路、休闲锻炼、体育设施,重要节点少量种植耐水树木。在5年至10年一遇易上水区域,以当地野草为主,搭配季节性草花图案为辅,管护控高除杂;在3年至5年一遇经常上水区域,则以野草为主,建设湿地公园,种植水生植物,为增加亲水性建设栈桥、滨水步道、亲水平台。“建设期统一采用减法,最大限度减少洪水淹没损失,进一步降低建设和管护费用。”蚌埠市水利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兴礼说,预计首期工程建设费用控制在5亿元以下。待经过2年至3年运行后,总结经验再适当添加一些不影响行洪、方便市民休闲的配套设施和绿化苗木。为后期项目的实施更好地提供科学决策和依据,规划设计堤岸大缓坡、滨水步道、亲水平台,少栽树、简洁通透,安全方便。

蚌埠市委常委会会议决定对城市道路交通优化和过河通道建设方面工程也进行了布局。蚌埠将以实际行动响应群众呼声、回应群众关切,把建设延安路淮河大桥作为当务之急,做到早建设早使用,着力缓解交通压力、方便市民出行。同时,同步谋划推进司马庄路淮河大桥、解放路快速通道及跨淮河大桥建设,通过司马庄路淮河大桥带动城市东部淮河两岸发展,通过解放路快速通道及跨淮河大桥建设连接南北方向高速公路,提高出入城市的效率。

“靓淮河”——蚌埠主城区淮河防洪交通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是真正能让老百姓满意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蚌埠市委、市政府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发挥综合效益,利用“靓淮河”工程实施的契机,做好淮河两岸空间发展与价值提升规划,加大母亲河保护力度,加强淮河蚌埠段生态修复,加快打造“河湖清亲两岸绿”的城市“中心公园”,奋力实现“相看两不厌、最美淮河岸”的综合治理效果,确保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得到同步提档升级。

发布者:Aaron
免责声明:此文章信息均由发布者、网友转发自网络,本平台对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读者参考,本平台不承担任何责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网站删除。转载请注明以上信息。
如有问题请发送邮件致 2900839342@qq.com
评论(0写评论

了解更多楼市信息

请拨 0551-62392680

精彩推荐

分享

  • QQ空间
  • 新浪
  • 微博
  • Twitter
  • facebook
  • 网易微博

蚌埠:修复淮河生态 打造城市“中心公园”

发表

0/200